脑瘫的诊断与治疗 脑瘫(CP)的发病率较低,根据我国1997-1999年在各省进行的大规模流行性病学调查,1-7岁小儿中,脑瘫(CP)患病率为1.2‰~2.7‰;男女比率男性多于女性。 脑瘫(CP)的分类、分级:按美国脑瘫学会(AACP,1956)分为8个类型:痉挛型(占60-70%)、手足徐动型(占20%)、强直型(占比率极少)、共济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无法分类型。我国在1985年7月佳木斯首届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上,也提出了上述类型。 脑瘫(CP)按部位分为:单瘫、截瘫、偏瘫、双瘫、三肢瘫、四肢瘫、双重性偏瘫。脑瘫(CP)的分度为四级:一级:活动不灵活,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二级:手足活动受限,但仍能独走或握物。三级:5岁以前不能行步,但能爬或滚,不能握物但能扶物。四级:丧失有作用的运动功能。 脑瘫(CP)的诊断:主要是依靠病史及体格检查(与正常同龄儿相比),临床体征。关于CT、MRI和脑电图的检查,对脑瘫(CP)的诊断不能起肯定或否定的作用,进行CT或MRI可了解脑结构有无异常,对探讨脑瘫(CP)的病因及判断预后有帮助。至于脑电图主要判断是否合并癫痫病,以求指导癫痫的治疗。
脑瘫(CP)的防治与康复是一项全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因为它的病因复杂,病程漫长,病情变化多端(合并症多)。脑瘫(CP)患儿是一个最不幸的群体(与生俱来),所以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掌握“优生优育”及有关脑瘫(CP)的常识,献出自己的爱心和真诚,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来精心哺育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信心去营救他们,帮助他们从残疾中走出来。回归社会,更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与最大的荣幸——神圣的职责! 根据我们近年来研究和康复治疗的经验,分为中医辨证论治,物理、作业、运动(体育)、矫形、心理等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论治是依据《诸病源侯论·四五岁不能语侯》:“儿在胎中时,其母卒有惊怖,内动于儿脏”。《医林改错·论小儿半身不遂》:“小儿在胎中时,其母卒有惊怖,内动于儿脏。”《医林改错·论小儿半身不遂》:“小儿自周岁至童年皆有”。又说:“突然患此症者少,多半由伤寒、瘟疫、痘疹、吐泻等症引起,可见“手足痉挛,周身如泥塑皆是气不达于四肢”。《片玉心书》:“盖肝主筋,筋弱而不能早行,肾主骨,骨弱而不坚”。《幼幼新书》:“儿在胞,母腑虚,为风冷所乘,儿生肝气不足,致筋脉挛缩不得伸展,故手挛不展。儿在胎中,母脏腑有积冷,为风邪所乘,生后,肾气不足,气血未荣,故脚趾冷拳缩不展”。《童婴百问》:“儿在胎中,母多惊悸,或因贪热毒之物,诞生之后儿多虚疾,……甚则手常拳紧,脚常抽搐,眼常斜视。身常掣跳”。 家长同志们:CP的康复治疗是一项艰辛的工程,决非一朝一夕,欲求速效则不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不可冒进。更不可因合并症(开始没有此病,现在出现)的突然发生或反复发作而失去信心, 延误抢救治疗的机会,或不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有效的治疗而使患儿生命垂危或不幸伤亡!如突发、并发症应小心谨慎地将患儿送就近医院进行救治或高一级医院治疗。要知道及时治疗(抢救),得力有效的治疗,完全可挽救患儿的生命!希望大家通过该病的了解有一定的常识,掌握一定在防治常识,更加严格地履行专病医嘱,严格呵护(付出爱心,多方关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积极配合治疗,就可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应,否则不乐观。为此,我们迫切期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从残疾中营救出病痛的孩子,减轻家庭及全社会的压力,携手合作,共促患儿早日自强自立。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CP患儿大多数时有伴发或突发癫痫的可能性(中枢性脑损伤是祸根),有的出现大发作,严重的出现癫痫持续状态,轻则从发病可伴随患儿较长时间。如出现大发作等,应立即在当地医院进行紧急抢救治疗!决不可慌张,更不可耽误抢救时机,若延误或救治不得力都可危及生命!癫痫的突发或特发不属我所救治范围(条件、设施不具备),但应及时报告我所备案!要知道CP患儿出现癫痫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即使医疗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抢救方案得力,但仍有10%-38%的伤亡率,这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患者或家属应高度重视,不可等闲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