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新生儿脑瘫是指围产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 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多在1岁内出现,是新生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其发病率大约为1.5‰-5‰,占新生儿神经与遗传咨询门诊人数的首位。
小儿脑瘫的特点
发育性:是指在脑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
非进行性:脑瘫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再向前发展为特点。永久性:脑瘫不是一过性疾病,而是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脑性瘫痪(脑瘫)的具体表现:脑性瘫痪(脑瘫)为某种病因损害了脑部,病变虽不再进行,而造成运动、姿势发育向异常方面进展,甚至出现损害智力、语言等并 发症,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自我调控肢体运动能力差、平衡能力差、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能力下降、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个别伴有 癫痫、听力减退、视力异常(斜视、弱视、视野缺失)等。
一、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其肌张力。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测下肢肌张力还可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二、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小儿脑瘫症状中,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 (或 )精细运动两方面。判断运动发育是否落后的指标很多,每个动作在不同年 (月 )龄中表现又不一样,但一些主要指标在临床应用时应熟练掌握。正常小儿 3个月时能抬头, 4~ 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 6~ 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跌倒, 8~ 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动。 1岁时能独自站立, l岁~ l岁半时能行走。脑瘫小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 |